孔夫子旧书网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社简介
基本信息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1月,是一家以出版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建社以来,安科社紧随国家改革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出版社简介

1概况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1月,是一家以出版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图书为主的地方出版社。目前设有理工、农业、医药卫生、外语、音像、教材六个室和《保健与生活》、《海外英语》、《家庭与家教》三个杂志部等科室。

2市场竞争

安科社没有计划经济的教材教辅,完全靠一般图书在市场上销售,起步较艰难,但在全社同志的辛勤努力下,通过卓有成效的自办发行使出版社摆脱了经济困境,走上“双效”之路。发行码洋每年以几百万的速度递增,2004年自办发行码洋达到6400多万元,在全国建立2000多个销售点。如今,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都留下安科社发行人员和的足迹,这也使该社能够在图书的选题、、印刷、装帧、发行等诸多方面得以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进行安排。
安科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全社员工形成了较强的市场意识,而这种市场意识推动着他们较早正视出版社“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现实,不断深化改革,实施科学管理。以“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全员合同聘用制”为中心,安科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包括编印发各方面人才的出版队伍,推动了出版社的发展。目前,安科社设有七个图书室、三个杂志部,以及相关职能科室。安徽省出版总社音像中心与该社合署办公,加强了该社的音像出版力量。出版社1992年被新闻出版署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1995、1997—1998年度连续被新闻出版署评为“良好出版社”,2004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先进单位”。

3出版发行

本社始终遵循正确出版方向,积极进取,不断改革,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开拓奋进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2年以来,该社先后获得“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单位”、“良好出版社”、等荣誉。累计出版图书5000余种,有500余种获省部级以上图书奖。其中有安徽省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等。
在图书出版方面,安徽科技出版社根据社情,提出“找准位置,突出重点,长短结合”的出版思路,确定了“立足科技类图书,加强外语类书,做好教辅书”的出书方向,出书结构较为合理,学术著作、应用技术、农村读物比例适当,医卫、外语等图书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概念英语》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 50种书”之一;《盆景挂历》曾受到全国读者高度评价,成为名牌;《临床用药指南》、《现代临床遗传学》、《服装裁剪新法——D式裁剪》、《新安医籍丛刊》、《京九铁路》、《中国科学思想史》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该社始终注意控制出书总量,重印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步入了优质高效良性发展的道路。注重发展国际合作出版业务,输出佳作,引入《心灵鸡汤》等国外一流的著作,2001年该社被评为“全国图书版权贸易先进单位”。

4社办期刊

“社办期刊”稳步前行。《保健与生活》杂志于1993年1月创刊,该刊面向群众,贴近生活,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创刊于2000年的《海外英语》杂志,则填补了安徽省英语学习类杂志的出版空白。《家庭与家教》于2001年创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发行也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该社发行科在试行“主发试销”、“经销包退”的同时,对新华书店实行全天候服务,而对邮购发行做到每信必复,尽快把书送到读者手中。目前,该社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图书发行网点。同时,不计费用,力争跑完全国所有县店的推销计划也在实施之中。
“发展是硬道理。”在新的世纪里,安徽科技出版社仍将继续努力,抓住机遇,扩大规模,把出版社建设得更有朝气和活力,为出版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获全国奖目录

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 生理及临床意义 孔祥瑞编 1982 年 1 月 责任 任弘毅
1982 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该书是有关医学与地球物理化学两学科结合部的边缘科学——医学微量元素学的我国第一部学术专著。微量元素指的是只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铁、 铜、 锌、 钴、 锰、铬、 硒、 碘、 镍、 氟、 钼、 锡、 硅等 41 种元素, 其中不少对植物、 动物, 尤其是人类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作者潜心做这方面的实验室工作, 并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 八易其稿, 最终出版, 成为生理、 生化、 营养、 分子生物学、 动物学、 畜牧兽医、 地球物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参考书。
临床肿瘤 X 线诊断学 王正颜主编 1983 年 1 月 责任 任弘毅
1983 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放射诊断科鉴于国内在常规 X 线检查方面很多肿瘤的早期 X 线诊断尚缺乏总结, 自 1958 年以来, 他们在 X 线诊断的实践、 科研和进修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材料。他们以国内常见和多发的肿瘤为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 X 线诊断与临床及病理的联系分头颈部肿瘤、 脚部肿瘤、 胃肠道肿瘤、 骨肿瘤、 乳腺肿瘤各篇, 介绍各种肿瘤的 X 线诊断, 附有大量典型图片, 并介绍了电子计算机 X 线体层扫描摄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 侯学煜著 1984 年 8 月 责任 陶有法
1988 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4 年获安徽优秀图书三等奖
该书是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据自己 40 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结果所撰写的。 它围绕着“建立良好的大农业生态体系” 和“大农业与大粮食” 的观点来写的。作者这些观点, 自1981 年以来, 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科学依据。作者对各地的生态平衡、 提高大农业效益作出了科学的论证, 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设。
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 该书编委会编 1988 年 9 月 责任 张道辉
1989 年获第三届中国图书荣誉奖 获 1987~1989 年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88 年获安徽图书优秀封面设计二等奖 美术 赵素萍
1986 年 10 月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在武汉举行的首次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 各城市专业工作者决定合作编写普及的、 图文并茂的中国盆景画册。该画册重点内容: 一是列举近几年推出的优秀盆景, 分析其立意和技巧; 二是用图解的形式, 叙述各地特色盆景制作的过程。全书有盆景佳作赏析, 盆景艺术造型的构思, 盆景制作技艺及盆景的养护管理。
生态学的归宿——人类生态学 周鸿著 1989 年 6 月 责任 胡春生
1990 年获第四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1989 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1990年获安徽省第三届优秀科技作品一等奖
1989 年获华东地区优秀书籍装帧设计二等奖 美术 王国亮
该书从文化角度进行了跨学科的探索, 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对人类种群、 生态位、人际关系和小群体效应、 生态体系与耗散结构、 生态伦理学、 生态意义、 生态道德等等, 均作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包括生态学的归宿、 人类与自然环境、 人类种群、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其未来等等。
单克隆抗体在农业上的应用 刘秀梵主编 1994 年 11 月 责任 汪卫生
1995 年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 1994 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该书总结了我国近十年来单克隆抗体研究在农业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扼要地介绍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新进展。 书中把单抗理论和各种单抗技术有机地串连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起到了共振效果。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 1 至 4 章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篇, 5 至 9 章介绍了 38 种农业用单克隆抗体, 其中与动物有关的 26 种, 与植物有关的 12 种。 该书是国家“八五” 重点图书,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国家 “863” 高科技科研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睡眠的卫生 杨任民著 1979 年 3 月 责任 任弘毅
1980 年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三等奖
神奇的器官 司有和著 1980 年 12 月 责任 王远鸿
获 1980~1981 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优秀奖
巡天遥看的神眼 黎懋光著 1981 年 8 月 责任 梁长森
1 983 年获联合国通信年中国优秀通信科普图书奖
有线广播设备技术指标的测量 中广管理处编 1982 年 3 月 责任 孙述庆
1983 年获联合国通信年中国优秀通信科普图书奖
业余摄影实用手册 徐光春编著 1980 年 12 月 责任 孙述庆获全国图书 “金钥匙” 奖纪念奖
孕妇必读 沙玉成编著 1982 年 3 月 责任 陈小秀1986 年获全国优生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奖 1984 年获安徽省首届优秀医学科普作品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