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思想史上,佛学与儒学的关系极为重要。近现代以来,儒学与佛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儒、佛关系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冲突——交融”关系,现代新儒学并不是在佛教的直接作用,儒、佛的新思潮都是在汹涌而入的西学浪潮的冲击下,在民族文化面临危亡的境遇下发生的。因此,从思想史而言,儒、佛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特点。
徐嘉 著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07-05 / 平装
全新
20.00
2021-05-1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试论工业革命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臭氧层保护与南北合作(1981-1990)●汤普森《共有的习惯》一书述论●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全球史的宏观阐释框架●冷战年代美国因素对英中关系的影响(1949-1972年)●20世纪50年代台海危机中美战略解读●中欧文化交汇和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西部史学传统与美国环境史学的兴起●2006年度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史学理论重点学科●
于沛 主编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07-06 / 平装
九品
26.00
2023-07-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现代性”与“凝视”的焦虑●汉语▪汉语理论▪现代汉语诗学●东西文化误解中的审美效应●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中国早期普罗文学与日本普罗文学特征之辨异●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大陆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之关涉探微●《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之比较●
东方丛刊编委会 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05 / 平装
九品
26.00
2023-06-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为深入学贯彻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政协民族和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历史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选择 100 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话题,阐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剖析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 / 人民出版社 / 2024-03 / 平装
全新
27.18
2025-04-2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作者系著名科学史学者陈方正。作者知识渊博,论述清晰,且深入浅出,从中能收获大量的文化知识、科普知识。 本书视野宏大,内容涉及人工智能、科技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等社会热点话题,具有广泛可挖掘的营销点,市场潜力大。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世界变幻莫测,科技日新月异,从传统而生、由来自久的人文精神则徘徊于失落与重建中。“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
陈方正;主编:谭徐锋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4-03 / 其他
全新
44.12
2025-03-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康熙皇帝与耶稣会士,康熙与科学的传播,作者总结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引起读者的深思,从凡尔赛到紫禁城:康熙时代国科学在宫廷的传播,国皇家科学院及其科学活动,国王数学家来华,科学院和“国王数学家”的关系,蒙养斋的设立与康熙时代的科学活动,和布衣之间:李光地在康熙时代的活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康熙学西学之开端,观星台事件和李光地失宠之关系,梅文鼎入京与被聘入李光地馆,李光地为何再次聘请梅文鼎,算学学中心保定
韩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19-04 / 其他
全新
45.00
2025-04-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鲁迅、胡适、吴宓日记、郁达夫日记研究,本书以多元开放的新模式,不断拓宽和延伸日记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路和领域,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共七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总论日记的源流、本体特征及价值。吴宓日记如实记录新旧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尤其是内心深处引发的巨大冲突和震荡,作为私人叙事的文本,承载着独特的个体生命体验,履行着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的功能。体现吴宓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失落的焦虑
张高杰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4-05 / 平装
九五品
45.00
2023-12-1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留美幼童传奇故事,扉页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李恩富、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蔡廷干、容尚谦等在不同领域展现自己才华和能力,改变中国经济、外交和政重大务的往事,他们在那时代也面临冲突与挑战。该书将留美幼童的曲折经历和心灵感悟放在中美社会文化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留美幼童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为自强图存,派遣赴美留学。他们虽生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王朝,却在成长中最关键的十年接受西方教育和思想
马修.米勒 著;利尔·莱博、维茨、Liel、Leibovitz、李志毓 译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2020-02 / 其他
全新
49.50
2023-04-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康熙皇帝与耶稣会士,康熙与科学的传播,作者总结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引起读者的深思,从凡尔赛到紫禁城:康熙时代国科学在宫廷的传播,国皇家科学院及其科学活动,国王数学家来华,科学院和“国王数学家”的关系,蒙养斋的设立与康熙时代的科学活动,和布衣之间:李光地在康熙时代的活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康熙学西学之开端,观星台事件和李光地失宠之关系,梅文鼎入京与被聘入李光地馆,李光地为何再次聘请梅文鼎,算学学中心保定
韩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19-04 / 其他
全新
49.90
2025-03-1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康熙皇帝与耶稣会士,康熙与科学的传播,作者总结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引起读者的深思,从凡尔赛到紫禁城:康熙时代国科学在宫廷的传播,国皇家科学院及其科学活动,国王数学家来华,科学院和“国王数学家”的关系,蒙养斋的设立与康熙时代的科学活动,和布衣之间:李光地在康熙时代的活动及其对科学的影响,康熙学西学之开端,观星台事件和李光地失宠之关系,梅文鼎入京与被聘入李光地馆,李光地为何再次聘请梅文鼎,算学学中心保定
韩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19-04 / 其他
九五品
52.00
2025-04-1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留美幼童故事集,扉页有大量历史照片,如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李恩富、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蔡廷干、容尚谦等在不同领域展现才华和能力,改变中国经济、外交和政重大务的往事,他们在那时代也面临冲突与挑战。该书将留美幼童的曲折经历和心灵感悟放在中美社会文化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留美幼童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为自强图存,派遣赴美留学的。他们虽生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王朝,却在成长中最关键的十年接受西方的教育和思想
马修.米勒 著;利尔·莱博、维茨、Liel、Leibovitz、李志毓 译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2020-02 / 其他
全新
53.90
2023-06-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留美幼童故事,扉页有大量历史照片,如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李恩富、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蔡廷干、容尚谦等在不同领域展现才华和能力,改变中国的经济、外交和政重大务的往事,他们在那时代也面临冲突与挑战。该书将留美幼童的曲折经历和心灵感悟放在中美社会文化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留美幼童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为自强图存,派遣赴美留学的。他们虽生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王朝,却在成长中最关键的十年接受西方的教育和思想
马修.米勒 著;利尔·莱博、维茨、Liel、Leibovitz、李志毓 译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2020-02 / 其他
全新
55.00
2023-05-1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文化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高度抽象,是综览和理解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一个视角,一种方法;文化又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多元性、阶段性的一种历史现象,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因而文化问题虽然是高度抽象的,但理解和研究文化则应当是具体的。尤其是晚清近代文化运动发生的空间(东方国家)、时间(19世纪中叶后)和历史背景(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和控制)等都有其特殊性,因而晚清的近代文化运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汪林茂 著 / 人民出版社 / 2005-07 / 平装
九五品
65.00
2023-07-1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美国、德国、日本、沙俄、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比利时先后在天津划定租界。至20世纪初叶,天津竟然有九国租界,总面积23000余亩,相当于老城区面积的8倍多,这在世界各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学者罗芙芸用“超殖民地”的概念来形容近代天津这一“中国所有通商口岸中拥有外国租界最多”的城市,以揭示“多种殖民主义分割一个城市空间时所产生的潜在内涵”由于英、法、美、德、意、奥、比、日、俄九国租界并存。
冬月 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2-01 / 平装
八五品
65.00
2021-01-1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全球化”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许倬云 著;博集天卷 出品 / 岳麓书社 / 2024-08 / 精装
八五品
68.00
2024-09-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从晚清到民国,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品相好,发货快
袁伟时、马勇 著 /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 2017-01 / 平装
九五品
69.00
2023-07-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入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
赵林 / 九州出版社 / 2023-01
八五品
75.00
2023-03-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扉页有大量历史照片,幼童中,如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李恩富、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蔡廷干、容尚谦等在不同领域展现自己才华和能力,改变中国的经济、外交和政重大务的往事,以及他们在那时代所面临的冲突与挑战。该书将留美幼童的曲折经历和心灵感悟放在中美社会文化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留美幼童是清政府洋务运动时为自强图存,派遣赴美留学的。他们虽生于封闭落后的封建王朝,却在成长中最关键的十年接受西方的教育和思想
马修.米勒 著;利尔·莱博、维茨、Liel、Leibovitz、李志毓 译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2020-02 / 其他
全新
75.00
2022-03-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的百年斗争——兴洋务、举首义、求共和,图存救亡。风云变幻,在武汉城中塑造了诸多见证变迁的历史空间和具有特色的建筑遗产,其中许多矗立至今,几乎凝结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现代转型史。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共享遗产”的角度着手,以历史演进与思潮发展为经,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为纬,对武汉百年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进行梳理,描绘出这座荆楚名城的历史品格。 白云千载,晴川历历,过去种种滚滚逝去,未来种种汹涌而至,
许颖 丁援 / 中信出版社 / 2022-11 / 其他
八五品
78.00
2023-01-2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读历史早知道今日之事,作者段炼,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与知识分子。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著有《“世俗时代”的意义探询——五四启蒙思想中的新道德观研究》;另有书评、随笔若干,发表于《读书》《博览群书》《南方周末》《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二十一世纪》等刊物,首次结集为《读史早知今日事》。在澎湃新闻开设专栏《西潮新潮》
段炼 著 / 九州出版社 / 2015-07 / 精装
全新
79.00
2024-04-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交融与冲突,民国教会大学华人校长角色研究,华人校长的多重身份定位是其角色冲突的本质原因,华人校长角色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历史路径,作者杨习超,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美国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和高等教育史。在《中国青年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杨习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1-08 / 其他
九五品
79.30
2024-02-1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由此观察中国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及近代中西文化由碰撞而融会的轨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会在中国创办大学、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不仅为中国建立最早的学科研究体系,如农学、化学、心理学专业等,还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奠立基础。西方教育体系和思想,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由意识,酿成了诸如脱离教会学校的“六三离校事件”,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上半叶的校园风云
张龙平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5-11 / 平装
九五品
79.80
2024-05-2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民国教会大学华人校长角色研究,本书认为,华人校长的多重身份定位是其角色冲突的本质原因,华人校长角色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历史路径,作者杨习超,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美国文学、中西文化交流和高等教育史。在《中国青年研究》《高校教育管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杨习超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1-08 / 其他
全新
79.80
2024-01-3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美两国并不接壤,但自1784年以来却从未分开。从东印度公司贩茶至美,到广州民妇命丧珠江,从蒲安臣使团到幼童留美,从美国的排华法案到慈禧的“夫人外交”,历史学家王元崇全面分析清美贸易、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往与互动,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天朝”与“外夷”、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之中,解读进步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复杂博弈,还原中国走向近代化与国际化的艰辛之旅;打破线性
王元崇 著 / 文汇出版社 / 2021-01 / 其他
八五品
80.00
2024-03-1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由此观察中国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及近代中西文化由碰撞而融会的轨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会在中国创办大学、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不仅为中国建立最早的学科研究体系,如农学、化学、心理学专业等,还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奠立基础。西方教育体系和思想,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由意识,酿成了诸如脱离教会学校的“六三离校事件”,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上半叶的校园风云
张龙平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5-11 / 平装
九五品
83.00
2024-05-2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开启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中国人扮演追随者角色。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方式剖析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许倬云 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3-12 / 平装
全新
83.00
2023-10-0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由此观察中国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及近代中西文化由碰撞而融会的轨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会在中国创办大学、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不仅为中国建立最早的学科研究体系,如农学、化学、心理学专业等,还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奠立基础。西方教育体系和思想,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由意识,酿成了诸如脱离教会学校的“六三离校事件”,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上半叶的校园风云
张龙平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5-11 / 平装
全新
88.00
2022-06-1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本书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杨念群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6-03 / 平装
八五品
98.00
2021-10-2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
刘禾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1 / 精装
全新
100.00
2019-11-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 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亦活跃着坐堂中医、顶香看病人和走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第2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
杨念群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9-12 / 精装
八五品
109.00
2023-07-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三位权威学者周振鹤、孟华和杨慧林作序,中西交流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其间关系相交错,文化交流斑斑可考。近代西方学术之输入我国,分为二期:始于明万历中叶,至乾隆中叶而绝;第二始于清咸丰、同治间之洋务运动,以迄今日。明末清初之西学输入,为耶稣会士传教之附带事业。其所输入以天文学为主,数学次之,物理学又次,而其余舆地学术、采矿术、语言、艺术、哲学则附庸焉。其在我国建设最大者为天文学,与清代学术团体关系最深者
刘树森 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0-01 / 平装
九五品
119.00
2022-03-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从中国近代法制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实,对我国近代法制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冲突与回应部分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形成作出了历史背景分析和思想根源分析,得出法制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在法律体系:在冲突中构建部分,作者对各部门法的形成及当时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司法制度:在冲突中转型部分,分析了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
夏锦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2-01 / 平装
全新
126.00
2023-04-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教会大学近代办学个案研究,本书围绕教会大学的校园生活、课程设置、师生流动、历史记忆、地方社会与中国文化等议题,从内在理路考察中国各教会大学办学的共性与特性,成为中国教会大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创新。作者裴宜理,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译者陈红民,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品相全新
[美]裴宜理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9-06 / 其他
全新
149.00
2024-03-2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围绕教会大学的校园生活、课程设置、师生流动、历史记忆、地方社会与中国文化等议题,从内在理路考察中国各教会大学办学的共性与特性,成为中国教会大学研究史上的重要创新。作者裴宜理,哈佛大学政治系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主要致力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农民问题、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研究。译者陈红民,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研究
[美]裴宜理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9-06 / 其他
全新
152.00
2024-03-2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在中国思想史上,佛学与儒学的关系极为重要。近现代以来,儒学与佛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儒、佛关系完全不同于历史上的“冲突——交融”关系,现代新儒学并不是在佛教的直接作用,儒、佛的新思潮都是在汹涌而入的西学浪潮的冲击下,在民族文化面临危亡的境遇下发生的。因此,从思想史而言,儒、佛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新的特点。
徐嘉 著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07-05 / 平装
全新
200.00
2025-04-2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