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实物图拍摄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品
4.25
2025-04-0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八五品
6.00
2025-10-0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八五品
6.00
2025-08-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黄鹤楼童话故事——一个产生实效的讲好“中国城市故事”的创新模式》由多篇中德各界人士对《黄鹤楼童话故事》的分析、看法、感想组成,全方位介绍了该项目的具体运作模式、理念、成功经验以及社会反响,让读者对《黄鹤楼童话故事》这个项目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给寻求中外文化交流对话的政府、组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 周俊博士,
周俊 编 / 东方出版中心 / 2018-07 / 其他
全新
6.75
2025-08-30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印芝虹 主编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
装帧 平装
八五品
8.00
2025-07-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品
8.00
2022-07-0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印芝虹 主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
印刷时间 2008-09
装帧 平装
九品
8.00
2025-03-1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旧泽盖沙令,德国社会哲学家。出生于爱沙尼亚的世袭伯爵家庭,祖父曾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顾问。在德国受教育,用德语写作,住在巴黎、柏林与爱沙尼亚的庄园里,研究哲学与地理学,1911年开始他的环球旅行,同年岁末到中国。他首创了一种超越国家、民族、文化的松散哲学,兼采众家之长,化为已用。,在他看来,哲学并非仅仅为了认知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人类自身的完善。通过与各民族文化的直接接触和对话,
[德]赫尔曼·凯泽林 著;刘姝、秦俊峰 译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15-05 / 平装
全新
9.88
2025-08-0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品
10.00
2025-05-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品
13.00
2025-01-10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印芝虹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
印刷时间 2008-09
装帧 平装
九品
15.00
2025-08-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印芝虹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9
印刷时间 2008-09
装帧 平装
九品
15.50
2025-08-2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正版现货 实物拍摄 提供电子发票
印芝虹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八品
18.00
2023-09-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八品
18.00
2021-08-1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单本书籍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五品
22.36
2025-10-1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出版时间 不详
装帧 其他
九品
31.00
2020-01-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跨文化对话》43辑共收入特稿4篇,论稿10篇,简讯4篇。本辑突出的特点是外籍作者的比例大幅提高,不但可以看到中英、中法比较文化研究,而且出现了中日、日法、中德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的研究。特别是法国学者对《围城》的法语译本的研究、日本学者对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研究,大大扩宽了跨文化、跨语种的文学研究视野,体现了本刊对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学科的深度扩展。第三届“汪德迈中国学奖”获得者施
乐黛云、[法]李比雄 编 / 商务印书馆 / 2020-12 / 平装
全新
40.87
2025-07-0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芝虹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8-09 / 平装
九五品
69.00
2020-04-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自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德人文交流领域的相互借鉴与经验共享,收集展示该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为两国人文交流辟更多渠道,拓宽交流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也为了迎接2021年即将召开的第二次机制会议,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以“民心相通,行稳致远”为主题,面向中德两国,开
董琦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22-09 / 其他
全新
86.00
2025-06-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从知识到能力的范式转换时近年国际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而以国家/文化对话的视角,专门聚焦德国的中国能力以及中国的德国能力的专门研究迄今尚有告阙如。本研究希冀填补此空白,促进中外、中德学界和社会的相互理解与交往。本书以2017年12月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论文为基础,另向国内外专家学者专门约稿,以及收录本领域术有专攻的学者相关论文,围绕“作
胡春春 俞宙明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9-05 / 其他
八五品
99.77
2025-06-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