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两汉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两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两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同时也是研究两汉文化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汉祭祀文化研究》在文化的视野下结合考古学、文献学等资料对两汉祭祀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研究,以两汉时期的一些重要祭祀礼仪文化制度、祭祀神灵和祭祀
张影、邬晓东 著 /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2017-11 / 平装
全新
6.75
2025-04-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传统礼俗考》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的论文集,文集分四部分。“考论”部分重点论述了民俗、民俗学的概念及中外民俗学研究的历史概况。在“传统岁时节日”部分中,作者用大量历史文献考证并阐释了春节、元宵灯节、上巳、寒食、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渊源、发展规律和民俗活动的内容、特点及其变异。在“传统礼仪制度”部分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姓氏、称谓、丞相九卿六部官制等制度和命名
丁广惠 著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2016-05 / 平装
八五品
9.10
2025-07-3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印度历史悠久.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语言纷繁,又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印度文化与民俗》力图全面反映这样一个国家当今的社会风貌和民俗特征,涉及到印度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语言、风俗、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书中从宗教信仰、种姓制度,到生活礼仪,衣食住行;从婚丧嫁娶、节日习俗,到各地区居民的生活特色;从著名史诗、民间故
王树英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7-01 / 平装
八五品
9.30
2025-07-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入主中原登基称帝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兴起、发展的过程中,凭借八旗劲旅,逐鹿中原,吸收先进文化,执政中原。本书作者用近三十年的时间,对清朝开国史、经济发展史、宫廷斗争、典章制度、礼仪文化、皇室婚姻等满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王佩环 著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2006-05 / 平装
八五品
11.44
2025-07-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朱筱新,男,1949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宋史及西夏史、文化史、经济史、文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著有《文物与历史》、《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等6部,另主编4部著作及辞书,参加编写教材20部,撰写论文30余篇
张习孔 编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2007-10 / 平装
八五品
12.87
2025-07-0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龟山先生即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杨时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为“程门四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是宋代理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其源头则是北宋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杨时作为宋南渡洛学大宗,将二程学术思想带入东南,成为理学南传的鼻祖。杨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社会伦理、制度礼仪、价值取向等方面。杨时通过对二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杨时 撰;殷小勇 校点;潘佳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3-09 / 平装
全新
13.65
2025-10-20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由长期致力于中国服饰文化史研究的上海艺术研究所原所长高春明主笔,由北京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担纲指导。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作为久负盛名的衣冠古国,中国的传统服饰华美精致且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制度等文化内涵,几千年来被万邦推崇。古人对服饰的重视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服饰与礼仪的密切关系也从商周时期延续至今。本书从古人琳琅满目的发型、发饰、首服切入,
高春明 著;北京尚达德国际文化发展中心 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7-06 / 平装
全新
14.14
2025-09-0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文化史探研》分别从礼仪、典制、地理、文献、人物和资源开发6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中国文化史,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冠礼的教育功能;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北宋时期的洛阳与中西交往;南阳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
戴庞海 著 / 大象出版社 / 2012-01 / 平装
八五品
15.48
2025-07-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在中国区域史研究中,西北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推动中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区域史的研究;而要提高区域史研究的水平,也必须充分吸纳通史研究的成果。只有如此,方能丰富中国史研究的内容,推动中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周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发起来的礼仪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及社会生活格局。而这个朝代的兴起却经历了数代周氏先祖的努力,有周族奠基人物弃、名显北
丁俊德;于祖培 / 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05-11 / 平装
八五品
15.48
2025-07-1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 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 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 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
胡平生,陈美兰译注 / 中华书局 / 2016-04 / 平装
全新
15.80
2021-03-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逻辑,理论联系实际,从提升基层公务员素质和能力两个层面,对基层公务员必需了解和掌握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府公共服务、政策执行、依法行政、应急管理、行政伦理、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沟通与协调、调查研究方法、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公务礼仪、心理健康及其调适、学习型组织与和谐社会等知识与技能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新颖,文字流畅,案例典型
苏保忠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9-05 / 平装
八五品
17.36
2025-06-0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两书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文集》。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4-03 / 平装
八五品
18.06
2025-07-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研治唐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著作。本书分别就礼仪(含都城建筑)、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各种制度,系统考证了这些制度从汉魏至隋唐的渊源和演变,对隋唐制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尤其是种族文化观等概念、隋唐制度三大渊源之影响强弱比较,许多中古史重要问题都肇端于此书,奠定了当代学者理解中古史、制度史的基本框架,为治史
陈寅恪 / 北京出版社 / 2022-05 / 精装
全新
18.94
2025-08-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旨在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研究框架中,重新梳理《红楼梦》中的“礼”文化。在这个全新的叙事空间中,研究者运用文本细读法、实地调研法和跨学科阐释法,不仅以茶、酒、云锦和器具等实物为依托,考察了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文化中的“礼数”,以古鉴今;而且还把《红楼梦》中的年节风俗和行医看病等制度性文化也纳入考量,以此考察古往今来的移风易俗,考察中华礼仪文化
作者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2018-01 / 平装
全新
18.96
2025-07-10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作者 陈寅恪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1-12
印刷时间 2011-12
装帧 平装
九五品
19.00
2024-11-0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系统梳理研究了先秦儒家礼育思想的内容、作用等。先秦儒家礼育思想是指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创建于孔子、发展于孟荀的一套关于礼的制度、仪式和礼义精神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社会关于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宇宙伦理的一整套完备的道德教育体系。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约束个人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文明素养等作用。它的主要特征包括:礼义
王长恒 张铁柱 著 / 齐鲁书社 / 2023-02 / 其他
全新
19.07
2025-08-10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清代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外交制度的*后阶段,可谓是“*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既继承了明朝的整个外交制度遗产,也兼具来自满洲与北方草原民族交往的惯例和传统,*终形成了有清一代颇具特色的对外朝贡制度。  本书从内容上除了对清代朝贡国的贡期、贡道、贡物这些一般性制度进行研究之外,还对清代二元化的朝贡事务管理机构、属国国王的册封礼仪、属国来华朝贡礼仪、朝贡文书制度、贡使馆舍制度进行
何新华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20-02 / 精装
全新
19.82
2025-04-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共分三辑, 分别对中国的非遗保护、中国节日与岁时节令、国际非遗研究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出发, 作者详述了中国人充满情趣和诗意的时间制度和中国传统节日体系、马来西亚华人的祭祖仪式, 以及俄罗斯旧礼仪派“赛梅斯基人”的信仰与习俗, 进而分析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指出近年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所做的努力和突出成绩
刘魁立 , 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25-01 / 平装
全新
20.14
2025-06-0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两书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文集》。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04-03 / 平装
八五品
20.16
2025-05-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清代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外交制度的*后阶段,可谓是“*后的天朝”。清代朝贡制度既继承了明朝的整个外交制度遗产,也兼具来自满洲与北方草原民族交往的惯例和传统,*终形成了有清一代颇具特色的对外朝贡制度。  本书从内容上除了对清代朝贡国的贡期、贡道、贡物这些一般性制度进行研究之外,还对清代二元化的朝贡事务管理机构、属国国王的册封礼仪、属国来华朝贡礼仪、朝贡文书制度、贡使馆舍制度进行
何新华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20-02 / 精装
全新
20.29
2025-06-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一部仅十几万字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书包含了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种族与文化的界定、胡化汉化的实质等问题的高标卓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本不是为西域史立论,然通观各篇,与西域史研究
陈寅恪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2002-11 / 平装
八五品
21.42
2025-07-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本书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收录了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宗教派别、对外关系、宗法制度、社会伦理、风俗礼仪等方面的论文二十余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 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0-03 / 平装
八五品
21.42
2025-07-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礼记》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儒家著作,但对它的专门研究本书属于第一部。本书对礼(乐)的哲学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打破了过去只限于制度、文化层等的研究传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作者全面地研究了《礼记》文本及与《礼记》相关的先秦两汉文献,特别是郭店楚简等资 料,从哲学问题的反思出发,深入探究了礼仪、礼制、礼文化的起源、结构、功能、价值,尤其是《礼记》的
龚建平 / 商务印书馆 / 2005-11 / 平装
八五品
22.05
2025-08-2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陈
陈寅恪 著 / 商务印书馆 / 2011-12 / 平装
全新
22.33
2025-05-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传统礼俗考》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的论文集,文集分四部分。“考论”部分重点论述了民俗、民俗学的概念及中外民俗学研究的历史概况。在“传统岁时节日”部分中,作者用大量历史文献考证并阐释了春节、元宵灯节、上巳、寒食、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渊源、发展规律和民俗活动的内容、特点及其变异。在“传统礼仪制度”部分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姓氏、称谓、丞相九卿六部官制等制度和命名
丁广惠 著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2012-12 / 平装
八五品
24.52
2025-07-2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周礼考论:周礼与中国文学》从经学角度研究周礼,以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为主线,从周礼的神话思想、诗学思想、对早期文学的影响等各方面系统论述了周礼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周礼是周代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等的总称,《周礼》一书则是周礼的集中反映。《周礼考论:周礼与中国文学》不仅史料丰富,考证翔实,而且作者思辨灵动,富于理论色彩。
丁进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8-07 / 平装
八五品
24.77
2025-09-0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基督教常识》是一本全面介绍基督教常识的书,从神学内容到宗教礼仪,从象征符号到教堂建筑,从教会建立到宗教改革,几乎包含了基督教的历史,教义、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所有重要知识。,《基督教常识》意在满足广大基督教信徒、宗教工作者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实际需要,对中国基督教的基本知识、教义圣礼、戒律制度、生活规范等方面进行普及性的介绍和研究,为加强宗教“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依法依规管理基督教事
肖景林、王立春、高占祥 著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2017-04 / 平装
八五品
29.28
2025-04-2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从内容上除了对清代朝贡国的贡期、贡道、贡物这些一般性制度进行研究之外, 还对清代二元化的朝贡事务管理机构、属国国王的册封礼仪、属国来华朝贡礼仪、朝贡文书制度、贡使馆舍制度进行了详尽研究。其他诸如对贡使的伴送制度、属国王印颁发制度、御赐属国匾额制度、清宫属国乐舞制度等学术界之前较少涉及的内容也都有系统论述。
何新华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20-02 / 精装
全新
29.70
2025-08-07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通过对武夷山梅村村落的民族志式田野调查,探讨当代中国汉人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内容包括梅村的历史与社区营建,梅村的茶叶经济,梅村的市场交易,梅村的民居建筑,梅村的饮食文化,梅村的邹氏宗族,梅村的婚姻、家庭与姓氏迁移,梅村的正式权力,梅村的非正式文化权力,梅村人的生命礼仪,梅村的医疗保健系统等。
蓝达居、刘家军、张志培 著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8-05 / 平装
全新
29.73
2025-04-2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杨志刚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05 / 平装
八品
30.00
2025-10-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民族史料汇编(全一册)》一书揽尽中华多民族历史脉络,甄选珍稀史料,系统梳理各民族起源、迁徙与文化交融轨迹。从古老传说到正史记载,从习俗礼仪到典章制度,内容详实且考据严谨。全一册设计便携易读,既是学者研究民族史的权威参考,也是大众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优质读本,让千年民族智慧与文明传承触手可及。
潘光旦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2005-02 / 平装
九五品
30.00
2025-09-03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抗日时期撰写 而成的,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陈寅恪在梳理、考证、重新诠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我们搭建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和历史研究蓝图。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是中国中古史
陈寅恪 著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2020-10 / 精装
全新
30.09
2025-05-14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周礼》载:“以嘉礼亲万民”,作为我国古代礼仪制度“五礼”之一,嘉礼是内容*为庞杂且关乎普通民众的礼仪制度。本书以宋代嘉礼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首章讨论我国古代“五礼”制度的形成、嘉礼内涵的演变以及宋代文献中嘉礼条目的分类。第二至第六章分门别类讨论宋代登基礼与大朝会、上尊号仪与册封礼、宴飨与巡幸之礼、冠笄与婚嫁之礼、养老与乡饮酒礼。*后两章主要讨论宋代嘉礼与宋
张志云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0-07 / 其他
全新
31.20
2025-06-22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系列:犹太教》是中国犹太教学科的第一部硕士研究生教材,也是面向全世界华人的第一部犹太教专业教材。全书包括犹太教基本知识、犹太教文化习俗和认知犹太教等三编十六章,内容涉及犹太教历史、教义、伦理、律法、经典、教派、制度、风俗、礼仪、节日、圣地、神秘主义、犹太人群体、国际犹太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哲学研究、国内外犹太教教育与研究等方面,旨在使读者对犹
黄陵渝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8-05 / 平装
八五品
32.40
2025-07-19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福利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主题,福利伦理则是从价值合理性的角度来考量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相关问题。从伦理角度看,社会福利就是政府基于特定的伦理原则对社会总体礼仪予以分配与调整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本书由 “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两部分构成。前者通过考察和分析中西传统福利制度及其伦理理念的演进,阐释并比较当代*有影响
陈燕、臧政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9-04 / 平装
全新
33.60
2025-07-0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主要通过对敦煌吐鲁番文献、考古文物以及其他西域出土的大量写本文献、佛教经典的考证、研究,对中古中国或传统中国(主要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知识、信仰世界及其历史作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对传统中国的“知识-信仰”架构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思想土壤作了考查,进而对中国中古时期的礼仪、宗教、制度及其相互关系,对古代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构建作了深入
余欣 / 甘肃教育出版社 / 2023-04 / 平装
全新
34.10
2025-06-1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祇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
科大卫 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6-08 / 平装
全新
34.80
2025-07-15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所谓“三礼”,是指儒家经典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宋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新时期,其理学思潮标志着传统儒学发展的高峰,理学家将礼的思想纳入理学的发展脉络之中,将礼与天理相联系,确立了礼的本体地位。相较而言,宋代的礼学虽然没有出现像汉、唐时期那样有影响深远的三礼注疏作品,也没有像清代学者那样考证辨析之精深,注疏之广博,但其礼学思想仍然空前发达
潘斌 / 人民出版社 / 2018-11 / 平装
全新
34.80
2025-06-21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通过对武夷山梅村村落的民族志式田野调查,探讨当代中国汉人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内容包括梅村的历史与社区营建,梅村的茶叶经济,梅村的市场交易,梅村的民居建筑,梅村的饮食文化,梅村的邹氏宗族,梅村的婚姻、家庭与姓氏迁移,梅村的正式权力,梅村的非正式文化权力,梅村人的生命礼仪,梅村的医疗保健系统等。
蓝达居、刘家军、张志培 著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2018-05 / 平装
全新
34.85
2025-03-06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
陈寅恪 著 / 商务印书馆 / 2015-12 / 精装
全新
35.88
2025-05-08 上书
加入购物车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