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旧书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社简介
基本信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机构。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来,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丰厚的学术出版和专家学者两大资源。

出版社简介

1基本信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坚持“权威、前沿、原创”的产品定位,走学术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道路,先后策划出版了著名的图书品牌和学术品牌“皮书”系列、获得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世界沧桑150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甲骨学一百年》、《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以及“全球化译丛”、“经济研究文库”、“社会理论译丛”等一大批既有学术影响又有市场价值的系列图书,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确立了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出版的权威地位。[1]

2成绩

20年来,特别是自1998年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来,在中国社科院党组以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和支持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销售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标取得了年平均增长20%以上的发展速度,已经从最初的只有十几个员工,几间办公室,十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发展到今天拥有一支以年轻的博士、硕士为主体,以一批从社科院刚退出科研一线的各学科专家为支撑的130多位高素质的、出版和营销队伍,构建了一个有很大上升空间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推广平台,总体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出版机构。

3未来展望

基于人才的优势和创新的理念,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发展规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选题策划、主题出版与主题营销、品牌推广、数字出版等方面取得了领先,虽然还不能称为大社、强社,但对专业学术出版的坚持与执着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已经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具备了现代企业快速发展与大规模成长的条件。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结合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条件以及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创业目标,那就是:精心打造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推广平台,发展成为一家集图书、期刊、声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物为一体,面向高端读者和用户,具备独特竞争力的人文社会科学内容资源供应商。

4转型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传统出版业的内容生产、传播以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出版行业一直面临着如何向现代出版转型的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约束,相比较传媒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中国出版业转型速度显然比较缓慢,大多传统图书出版单位至今仍未找到方向和有效的路径。这些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不断地探索、试错和再推进,来实现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社科文献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社科文献出版社始终恪守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是内容生产商,更是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内容资源的经营商!
第二,坚持做好各类信息的标准化。信息的标准化是出版数字化的基础,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无从谈起出版的数字化。
第三,形成一套自主的制度设计。社科文献出版社信息化与数字出版的各项工作是由信息化与数字出版委员会统领。同时,我们建立了内容资源运营中心、信息中心、数字产品营销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和它直接对接的数字模块,并配有一套完备的制度设计。
第四,建立必要的机制,坚持“小步快跑”原则。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采取分模块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合作的技术公司,我们提出整体想法,但分步实施,各个模块各取所需,最后我们才能顺理成章地整合、升级。
第五,重视人才的培养。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必须解决人才的引进、培养、适应、融合、提升和评价的问题。十几年来,社科文献出版社在这方面不仅付出了成本、代价,也获取了成就、经验,初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团队。
社科文献出版社从1999年成立电子声像部、建立网站开始,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中不断探索前进。再经过两年时间,到2015年社科文献建社30周年时,我们可以建立起内容资源整合平台、在线平台、完善的ERP流程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CRM),全面实现数字产品的升级与整合,基本完成向现代出版转型,成为行业的引领者。[2]

5大事记

2011年3月,我社出版的图书《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1年3月18日,我社图书《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2011年3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出版平台暨皮书数据库二期正式发布上线。
2011年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我社承办的全国皮书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主办的全国皮书研讨会主题为“皮书研创、出版、发布的规范与创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副院长李扬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行业、各区域皮书课题组的主编及专家、学者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1年2月,我社36个重点品种图书入选北京市新华书店2011年服务全国“两会”百种重点图书供应目录,入选图书比列占所有品种的35%以上。
2011年1月,我社图书《低碳生活指南》被评为“2010首都大学生最喜爱图书”科技类图书。
2010年12月8~31日,“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度图书评选活动”结果公布,《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蓝皮书 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当代中国民生》、《革命与反革命》、《幸福经济学:创造真实财富》、《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每个人的政治》、《从“休克”到重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罗克斯伯里第三版)》入选我社十大好书。
2010年12月,我社图书《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荣获新京报2010年度好书评选最佳社科书、新浪网中国好书榜2010年度榜“十大好书”,《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子》入选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入选《新华书目报》2010年十大图书,《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我的FBI生涯》《文明观博200问》《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低碳生活指南》被评为“201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2010年12月29日,我社社歌《社科文献之歌》正式对外发布:
绿坞茶香,蓝厅论剑,
我们是光荣的社科文献;
弘扬学术,传播思想,
我们在社科出版高峰登攀;
凝聚智慧,追求真理,
我们将人类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皮书之蓝,智库源泉,
我们是学术出版的中坚;
社科经典,传世文献,
我们用心血和智慧凝炼;
中国经验,学术前沿,
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啊~,新时代的出版人,
啊~,光荣的社科文献,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创美好的明天!
2010年12月13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公布2010年第三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我社于“中国古代版权史”、“明清农业史资料”、“身体、国家与社会: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3个项目入选。
2010年11月4日,我社图书《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入选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第三批学习书目。
2010年10月25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公布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成果,我社4种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53-1957)》《反思与重构:二十世纪族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人口大国的希望》《让事实说话——基于村庄调查的中印农村社会保护比较研究》, 《中亚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机制》入选后期资助项目。
2010年10月9日,我社图书《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入选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2010年9月26日,我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
2010年9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协办的“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暨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副省长张志南、省政协副主席、省社科院院长张帆出席了开幕式。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皮书价值的实现:皮书出版的创新与转型”。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民政部、国家测绘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皮书编纂单位的领导和课题研究人员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9月10日, 我社召开“皮书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
2010年9月8日,我社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举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作单位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
2010年7月20日,我社图书《辛亥革命史资料续编》、《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
2010年7月19日,我社《道学通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国史话·物质文明系列(前10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9)》5种图书入选“2010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2010年6月6日上午,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暨论坛网站开通仪式”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
2010年4月17日上午,由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强素质 做表率”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在新闻出版总署举办,主讲人是我社图书《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的作者沈志华,题目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苏共七十四年留下的历史启示》,5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取得了热烈反响。
2010年4月7日,我社图书《画说京剧》入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
2010年3月9日,谢寿光社长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2009年度先进个人。
2010年1月,我社出版的《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西花厅岁月——我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三十七年》三种图书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品种”。
2010年1月20日,我社经营管理委员会成立。经营管理委员会承担全社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对社领导班子负责,是转企后成立的董事会的执行机构,组织实施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对董事会负责。
2009年12月,我社《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2009)》《中国经济转型30年(1978-2008)》3种图书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书目。
2009年12月9日,国家图书馆公布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评选结果,我社出版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中国城市发展史》入选推荐图书。
2009年12月1日,谢寿光社长出席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颁奖典礼暨《澳门研究丛书》首发式。为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向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赠送由院港澳研究中心编写的我社出版的《澳门回归大事编年》一书。会上,与澳门特首何厚铧、澳门基金会主席吴荣恪共同为我社首批出版的《澳门研究丛书》(共12卷)揭幕。
2009年11月24日,我社《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中国社会》《中国消费转型(1949—2009)——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4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
2009年11月18日,我社总邹东涛参与编写的《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在第六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中国生产力学会颁发的著作奖特等奖。
2009年10月,我社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下发通知,在中央有关部门中选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我社是中央国家机关114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之一。
2009年10月23日,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质量大赛在京举行,我社宋荣欣获得个人二等奖(第六名),为我社争得了荣誉。
2009年8月,我社出版的《中国妇女研究年鉴》获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一等奖。
2009年8月18日,我院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会议在我社蓝厅会议室召开。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同志参加。与会人员包括我院出版社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院属各出版社社领导及我社转制小组成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同志主持。
2009年8月14~16日,“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暨第十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和丹东召开。此次会议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马祥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级学术秘书王立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和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振东等出席了会议。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皮书编写人员、专家和媒体人员约100人参会。本次皮书会首次设立奖项,扩大了皮书影响力。“中国皮书奖”自2009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
2009年8月13~17日, “第十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在沈阳和丹东召开。
2009年7月9日,谢寿光社长出席第三届数字博览会并当选“2008~2009年度数字出版先进人物”,我社皮书数据库获“2008~2009年度数字出版知名品牌”奖。
2009年5月, “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皮书数据库(机构用户版)网络版正式发布。
2009年5月9日,由中国红十字会主办,北京市红十字会承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承办的“5·8红十字博爱周”和“国家防灾救灾日”活动在北京地坛公园举行,我社向四川等地中小学捐赠310万册价值100万元的《学生安全救护读本》。
2009年5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选题目录》,我社申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中国对外关系六十年(图文版)》《图解中国60年》《中国人才发展60年》《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入选。
2009年4月2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备选书目,我社申报的《中国人口政策60年》入选。
2009年4月2日,作为我社交流平台和文化窗口的“绿坞”开始试营业。
2009年2月底,我社迁入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8——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名单。
2008年10月,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的“2008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中国皮书网荣获“最具商业价值网站奖”。
2008年9月,谢寿光社长获第十届韬奋出版奖。
2008年8月,我社与荷兰Brill合作出版的《环境绿皮书--- 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英文版)荣获2007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2008年5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备选书目,我社申报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论》入选。
2008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听取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关于进一步加强“皮书系列”编写、出版工作的报告后指出,要把“皮书系列”品牌建设纳入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皮书系列”打造成一个国家工程,为发挥社科院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开辟更广阔的路径,并鼓励开展皮书评奖活动。
2008年3月5日上午,我社与荷兰Brill学术出版社在四楼会议室就2008年合作出版的英文版图书进行了签约仪式。Brill出版社发展部经理Matthias Wahls先生、策划 Matt Kawecki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张友云副局长、吴波龙同志,我社谢寿光社长、总助理杨群、对外合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员以及国际出版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仪式。
2008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院秘书长黄浩涛、副秘书长晋保平的陪同下,到我社视察指导工作。
2008年1月,我社《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一书,荣获了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2008年1月14日, “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学术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007年,我社图书《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荣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崛起》等入选“2007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2007年底,电子音像出版社作为我社下属的专门出版机构,开始正式独立运行,并逐步形成独特的产品模式及市场运作方式。
2007年12月11日,我社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清华—布普金斯中心联合召开 “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论坛。
2007年11月,在CSSCI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经过引文数据的定量评价和专家、学者的定性评价,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名列来源集刊首位。
2007年10月9日,谢寿光社长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出席第二次中俄社会科学家论坛,发表演讲同时与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社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出席签约仪式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等中俄双方领导和专家学者100多人。这是我社第一次与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社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我社与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社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表明我社国际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07年7月9日,我社出版的《社会冲突与阶段意识》一书入选新闻出版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007年5月,在上海市第八次图书节期间,上海市图书馆专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皮书展”。
2007年5月26日,我社参与主办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约8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出席。
2007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中国社科院科研成果发布会暨《列国志》出版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吴尚之,以及德国、韩国等15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出席了会议。
2007年4月,第一本英文版皮书——《环境绿皮书》英文版由Brill出版公司出版,并在全球公开发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际化战略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6年,《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催眠术》、《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博弈》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在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我社共有5种图书获奖,其中《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获社会学一等奖,《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获社会学三等奖,《两宋货币史》、《古今性别研究丛稿》获历史学三等奖,《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获新闻学与传播学三等奖。《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和《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入围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006年8月,我社与具有330年历史的荷兰Brill出版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出版英文版皮书。
2006年2月,皮书LOGO以及“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等皮书名称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登记注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法拥有了其商标专用权。自2007年版皮书起,皮书开始刊登保护商标专有权的法律声明。
2005年,我社建立导师制,帮助新提高编校技巧与业务能力,提高我社图书质量。
2005年,《21世纪面临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张道真英语语法新编(学生版)》获得中国优秀畅销书奖。
2005年12月,我社建社20周年庆典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副院长朱佳木、原副院长汝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吴尚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各职能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部分高校的著名学者、教授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体员工共3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庆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建社20周年。
2005年12月22日,我社与中国图书商报社联合主办首届中国学术出版论坛:学术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
2005年9月16日,我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5年8月6日,来自中日韩三国共110多名中学生组成的第四届中日韩青少年夏令营今天在北京开营,这也是该活动首次在中国举行。活动主题为“开创未来的历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日韩青少年夏令营日本组委会等联合主办。
2005年5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党组向中央常委汇报工作时,将我社的皮书作为值得提及的贡献,皮书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品牌。
2005年,我社推出“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为打造精品译著平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5年,我社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成立。
2004年,我社正式开通电子商务,SSDB升级为2.0版本,使对图书数据库的客户进行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
2004年,我社建社19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产,购买办公楼房2000平方米。
2003年,由我社出版的《世界沧桑150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发生的主要变化》获得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共8册)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经济蓝皮书》和《2003年社会蓝皮书》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西方女性学——起源、内涵与发展》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皮书首次开发出版数据库光盘(SSDB),光盘首先随2004年经济蓝皮书和2004年社会蓝皮书免费赠送,此后,每册皮书均免费附带光盘。该光盘不断升级,实现了不同年份图书的智能累加与检索,大大提高了皮书使用的便捷性。
2003年4月3日,我社在厦门大学社会学系设立“社科文献奖学金”,通过表彰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术领域成绩突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攀登学术高峰。
2003年,我社提出“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口号和“权威、前沿、原创”的出版理念。
2002年夏,首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夏令营开营,我社作为中方主办方全面参与。
2002年,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和院重点科研项目的《列国志》出版工作全面启动,《列国志》工作室开始正式运行。
2001年,“皮书系列”新增《文化蓝皮书》、《旅游绿皮书》2种,产品数达33种,形成“分析与预测”、“发展报告”、“学术前沿报告”三大产品系列,随着品牌的进一步提升和扩展,“皮书”已经开始从事业向产业转化,成为本社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2000年,我社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良好出版社称号。
2000年,首届皮书工作会议在辽宁葫芦岛市召开,开启每年一度的“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报告会暨皮书工作研讨会”。
1999年,我社自主开发了本社第一版网站系统。
1998年,我社正式成立声像电子部,全面启动数字出版工作。
1997年9月,谢寿光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主持日常工作,翌年出任社长兼总,开启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二次创业之路。
1995年7月10日,我社出版的《新编实用汉语词典》荣获国家首届“中国辞书奖”。
1993年12月25日,我社出版的《当代韩国》杂志创刊号发行。
1991年底,《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开启皮书出版之路。
1991年12月11日,李铁映同志到我社参观视察工作。
1985年1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注册成立。
1985年2月13日,文化部下文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建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请示报告(文出字〔85〕第235号)。[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