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旧书网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社简介
基本信息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2021年7月19日,入选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先进出版单位奖)。

出版社简介

1机构职能

出版工作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制品,下设医药教育出版中心、电子音像出版中心、国际出版中心、中医出版中心、预防科普出版中心、报刊出版中心、加工中心、人卫印刷厂、销售中心其它等。

主要负责人

陈贤义: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陈贤义

徐景兰:监事会主席兼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代会主席团主席

韩立华: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杜 贤:副总兼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2刊物数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50年来,累计出版图书2万余种,总印数约67000万册,每年出书1000余种,年发行量1000多万册,年产值超过5亿元。出书品种主要包括: 医学教材、参考书和医学科普读物等,涉及现代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所有领域,体系完整,品种齐全。人卫社不断加强管理,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服务,已成为国内唯一涵盖医学各领域,各层次的出版机构,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使读者享受到一流的作者、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人卫社的品牌已成为优质图书的代名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医学教材有着优良的传统。 从建社伊始的20世纪50年代, 翻译前苏联的医学教材以满足国内教学需要,到组织国内一流作者自编教材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一代代的医学生都是伴随着人卫社出版的教材成长起来的。

3规模

80年代初期,为适应教学需要,加强对教材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成立了卫生部教材办公

外观

室,办公地点设在人卫社。并建立了教育部统筹、卫生部规划、学校支持、专家业务把关、出版社经费投入的教材管理和运行机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意,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批准,于2000年4月成立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负责医药教材的规划、组织、编写、评优荐优等工作,该研究会也设在人卫社。几十年来人卫社一直是出版医药类教材的大本营,出版的教材已形成覆盖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专高职、中职、专升本、成人教育及各层次教学辅导书、考试用书在内的,包括: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护理、法医、中医、麻醉、检验等专业,多层次、多媒体、学科完整、品种齐全的完整体系。是国内其他出版机构无法替代的。人卫社可供教材已达1000余种,包括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印数都超过150万册。人卫社的部分教材已多次修订成为国内最成熟的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自1995年起开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业务,2002年3月成立了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VCD/DVD)和“卫生部医学CAI课件”(CD-ROM)是人卫社出版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几乎涵盖所有医学学科,广泛应用在教学、临床指导、自学和科研等方面,受到学校、医院和读者的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发展简史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目前国内最有实力的出版社之一,并努力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出版机构。人卫社的目标是使中国的医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图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医学出版领域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已形成了包括图书、期刊、数字音像制品

在内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媒体、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医学出版基地。50多年来,人卫社在卫生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几代人卫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像吴阶平、裘法祖、陈灏珠、吴孟超等院士几代一流作者鼎力支持下,用心血和笔墨打造了人卫社的权威地位和品牌。在医学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在内的,累计出版图书3万余种,总印数约6.7亿册,年出书1000余种,年发行量1000多万册,年产值超过6亿元。出书品种主要包括:医学教材、参考书和医学科普读物等,涉及现代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所有领域,体系完整,品种齐全。

5其它关系

合作与交流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的指导思想,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与世界各大出版公司的合作与交流,把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国外优秀作品“引进来”,同时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代表的中医药图书推向世界。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专门设立了“中医图书国际出版办公室”。“十一五”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引进 国外名著1000种,优秀期刊100种,向国外推出优秀中医药图书1000种。在走出去方面,与美国红翼公司的合作已初见端倪。

措施方针

为了适应“引进来”,“走出去”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准备在2007年底以前建造7万平方米的世界医药图书大厦,使世界医药图书在此长年展示展销,并且召开各学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使之成为世界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为世界医药工作者提供一个殿堂。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精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课堂。按照通知的规划原则范围,人民卫生出版社对已出版的各专业教材进行修订,对新的学科或专业教材进行新编。“十一五”期间要组织国内医药院校对欧美十几所各类学校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利于医学教育改革,同时引进一些教材,如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材等。

相关信息

医学参考书的出版工作是充分反映医药行业科研成果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做好这一工作可以大大促进医药卫生的学术水平的提高。吴仪副总理曾提出过更好地打造“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工程,医学参考书的出版可以帮助“三名”工程的实现。“十一五”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引进年富力强的、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医生来社工作1—2年,这样不仅可为出版社带来活力,也可为“三名”工程的实现奠定基础。

做好医学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随着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故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出版教材、学术专著的基础上,注重医学科普著作的出版,以满足人们对生活保健的求知需要。

发展方向

在新的一年中,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工作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国医药教育的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做好医药卫生出版工作,为促进行业振兴服务,使中国的医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图书,让中国的医学生使用最好的医学教材,让全国人民读到最好的医学科普读物,把人民卫生出版社打造成医药界专家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思想、展示才华、实现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平台。

6出版期刊

人民卫生出版

中国临床医生

社还拥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期刊分社主办的三种医学期刊: 《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生活与健康》[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把人民卫生出版社从国内医药卫生出版的大社强社,用5-10年时间逐步跻身于国际医药卫生出版的大社强社之列。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逐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各类各级人才进行在岗、脱产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岗位能力。对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岗位人员,将派到国外出版公司培训、进修学习。培养和发行人员的营销策划水平,从选题开始就进行全方位的策划,通过销售以检验策划方案的实现率,以提高人员的市场能力。


  

中国医刊

7出版历史

2005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进行了新老交替。在新一届社长兼总胡国臣同志的领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立足“只有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出版才能发展”的基本认识,以医学人才培养和宣传卫生政策为宗旨,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加快改革步伐力度,加强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调整产品结构,谋求多方合作,扩大竞争优势,实现图书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协调、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强化图书质量管理,追求传世之作,实施精品战略、人才强社战略、“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以一流的作者、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构建起包括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在内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媒体、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国内首倡并实行“教材扶贫、评优工程”,在2005年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评审会议上,共拿出近800万元对获奖的179种教材的189位主编和67家主编人单位予以奖励。在国际合作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先后与国际三十几家著名出版公司进行了业务洽谈,签署了多项版权协议,为“引进来”1 000种外文版图书奠定了良好开端,中医“走出去”推出1 000种以英文版为主的图书计划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2005年共出书1 657种,同比增长9.23%。其中教材634种同比增长6.20%;参考书1 023种,同比增长11.20%。总字数3.87亿字,总印数2 092万册,生产总码洋近7.5亿元,同比增长0.63%。销售码洋近7亿元,当年回款率超过70%,退货率低于6%,全年实现利税1.41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02%。

8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承前启后、继承发扬,谋求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国内医药专业出版的大社、强社跻身国际医药专业出版的大社、强社的关键阶段。《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总体目标:

继续保持教材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术著作的品牌影响力,扩大科普图书和报刊的市场覆盖率,发挥电子音像制品和网络出版的资源优势,建立以立体化教材为市场竞争主体,学术专著、科普图书、报刊出版、电子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等并举的出版体系。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千一百工程)工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引进1000种外文版图书、100种期刊,同时推出英文版中医药图书1000种。实现跨国经营,使在世界医药图书合作与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出版社,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引进来”方面,改变以往大多引进名著和工具书的方式,在广泛听取广大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哈佛大学

按学 科、成系列地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国外医学著作和教材。具体措施是:引进国外著作的同时引进技术和专家,组织国外专家办班、技术演示,将图书出版与行业的科研和技术发展以及专家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促进中国的医学学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促进国内专家与国外专家的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合作著书以及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为国内一流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成长为世界一流专家搭建平台。

在“走出去”方面,立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依托强大的中医药出版资源,实施以中医药图书为龙头的图书走向世界的“走出去”战略计划。筹备、建立以国外翻译人员为主体,以国内与翻译人员为辅助的100名医学图书翻译队伍,翻译出版中医药科普图书、中医各类教材教辅、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名老中医经验、针灸、推拿、古籍和工具书等门类的图书,以快速、全方位占领国际中医药图书市场。

建设世界医药图书大厦。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1:5的容积率,完成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世界医药图书大厦”的建设。建成后的大厦包括1万平方米的办公区,3.6万平方米的龙潭饭店,1.5万平方米的国际交流(会展)中心面积,将成为集办公、会议、图书展示展销、学术交流、信息交流、住宿、餐饮、康体于一体的现代化东南二环标志性建筑,为我社实现由国内专业出版大社、强社跻身国际出版大社、强社提供强大的保障。

办公条件的改善

“世界医药图书大厦”的建成,将极大改善出版社现有办公条件,提高龙潭饭店的经营档次,同时盘活长年在银行的闲置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快速增值,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厦建成后,随着出版社和龙潭饭店办公和经营条件的改善与提高,所需建设投资争取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内大部收回。

实施教材评优、扶贫、中职教师奖励工程。面向社会,立足长远,转变过去单一的、传统的教材出版模式,树立大教材观、大教育观,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和教材建设,利用我社的品牌效应和经济优势,开展教材评优工程,利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我社的优势,加强教材办公室、建设研究会秘书处的工作,加大教材评优、奖励宣传力度,在我国医学专业领域形成人卫版医学教材品种最齐全、质量最上乘、学术水平最权威的观念,建立教材品牌优势,确保我社全方位、牢固占领医药学教材的阵地,使“名优教材进课堂”,为医药人才培养和规范教材市场服务。

教材扶贫工程

开展教材扶贫工程,在全国100多所医药学院校中实行教材扶贫计划试点,每所学校扶助50名学生,向他们免费发放教材。如果试点成功,再请各地院校配合,扩大扶助面,将教材扶贫计划覆盖到全国范围。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配合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要特别加强对职业教育(高职、中职)的教材建设,发挥我社的行业出版优势和资金优势,密切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以“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先机,设立“医学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并力争政策面上的支持和税收优惠,每年对全国一千所职业教育学校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并以此为契机,扩大影响,抢得先机,迅速覆盖医学职业教育出版市场。

实施“三名”工程

利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国际、国内的良好品牌和出版平台,配合“名院、名科、名医”的“三名”工程,打造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医学名著,通过名著的学术地位和广泛影响力,来确立名院名科的学术地位,扩大影响,以名著推名人;通过我社引进国际著名医学著作,让国内名院名科名医参与翻译乃至共同编著中文版,从而使国内名医与世界名医在合作著书的过程中,将国内一流推向世界一流;在我社引进名著的同时,引进技术和专家,与国内名院名科合作办班、讲学、培训、交流,使国内的名院名科始终处在世界医学技术的最前沿。为此我们要在全国几百所大医院的名科或有打造名科潜力的部门中,遴选50~100名35岁以上、硕士学历以上的临床与科研骨干,签约到出版社工作1~2年,有目的、有目标的结合名院名科的打造,推出一批名著,为“三名”工程服务。为打造 “三名”工程服务,既可以使一批切合临床实用的名著问世,又可以推出一批名医作为我们的作者梯队。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逐步实行和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随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逐步改善和提高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使人民卫生出版社进入效益增长显著、充满生机活力、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