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已故著名画家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修订版近日由"冠英堂"完成出版制作。本书修订工作由刘乐园(Lewis Eden)领导。工作团队历时一年,以完美主义的工作态度勘校、注释、调色、修图,并于印厂每一个环节监制,最后制作出西方极小主义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的限量精装收藏本,共200本于孔网独家发售。本书为"冠英堂"推出的第一本精装特别版图书,由于特制精装本的工艺实现问题,2013年,他们只做了这一本书。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限量精装本1月13日下午16:30正式发售,1--20号可预订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1889—1959)

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现代瘦金体书法第一大家。1935年,始画工笔花鸟,初学陈洪绶,继而研究宋元诸家,对赵佶工笔花鸟画法用功尤深。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临写生珍禽图》等。著作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等。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是研究中国传统绘画颜色、颜料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是中国第一流的工笔重彩画家,在中国传统颜色、颜料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极高的追求与丰富的经验。《中国画颜色的研究》,对于传世文献做了通盘梳理,又阐述了作者本人目验晋唐宋元名迹后加以实践所得的种种新知。作者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自己研漂、使用颜料的多项秘技,比如清代基本失传的槐花水调合石绿的方法,用竹筒澄漂朱砂、石青的方法,使用铁朱、蛤粉的技法,临摹宋元画作的敷色与绢本衬背技法等。如果不是于非闇当年留下这部详尽阐释中国传统颜色的作品,那么许多古代颜色、颜料的技法,也就永远湮没。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赤金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赤金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朱标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藤黄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石绿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花青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

书中根据于非闇书稿中所讲述的中国画颜色的发展历史,选配了15幅插图。这些图画大多家喻户晓,却鲜有人当真知道("读"到了)画中的内容。

比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型帛画,人尽皆知。但是从这件帛画中看见过月亮、蟾蜍、玉兔和嫦娥的人则寥寥无几。

比如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天》以及《簪花仕女图》也是人们熟知的名迹,但这两幅画可以互证时代的特性却鲜有人知(参比两件作品的人物眼睛的画法)。

于非闇,中国画颜色

比如辽代大轴《丹枫呦鹿图》(原件存台北故宫)以金箔托背,是勾勒填彩与没骨法并用的例证。

本书印刷的尺幅不大,所使用的高清数码片却能将这些细节都清楚地表现出来。

《中国画颜色的研究》1955年首印,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版。

此书目前网上有免费电子版,近年南方某社和西南某社亦有印行。然而,此书1955年出版之初的文字整理、校排工作就存在诸多问题,网络版确实是免费,但因衍夺讹脱,又攙入了海量新的错误,导致文本已经无法读通。南方以及西南两社的印本,排校觕恶,不但没有解决1955印本中原有的问题,又增入了大量的错字、漏字,生僻字也多排错或缺漏。

本次修订整理,出版方聘请刘乐园主持,对于原书中所征引的传世文献,全部依据明清两朝的刻本、钞本,进行了校勘和重新标点;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缀辑、订补和解释,并与近世考古新发现互相印证、彼此阐发。全书纠谬、订补、缀辑累计凡千余处。在整理文稿的同时,出版团队组织专人,按照于非闇原稿中所说的颜料制备方法,对诸多中国传统矿物质、植物质颜料进行了制备攻关实验,许多攻克的颜料技法难点(比如纯金金泥的制备和使用,西洋红颜料的特性,石绿颜料的制法,花青颜料的用法等),都毫无保留地吸收进书稿中。整理完成的书稿,历七勘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