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旧书网 > 田园城市文化 > 出版社简介
基本信息

田园城市,也称花园城市。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820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提出的。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出版社简介

1设想内容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

田园城市之间关系

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

田园城市示意图

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霍华德还设想了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模式:由六个单体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其地理分布呈现行星体系特征。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5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以快速交通和即时迅捷的通讯相连。各城市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联盟,文化上密切联系。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群体组合把城市和乡村统一成一个相互渗透的区域综合思想,形成一个多中心,整体化运作的城市系统。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①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② 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这种城市的增长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2概念演变

“田园城市”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时,与消灭“三大差别”的社会动员相合,即“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严重差别”。而在那时,这一理论正在西方引发激烈论争。当时,美国西部的一批高度“田园化”的新兴城市,如洛杉矶、菲尼克斯、图森等,已完全失去了城市的密度,“大马路+独幢住宅+花园”的扩张模式,使整个城市如同郊区,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市中心概念,中小商业纷纷败落,小汽车成为城市主宰。这样的城市因其在土地及能源上的高耗费而招致社会各界炮轰,主张城市紧凑发展的呼吁日益强烈。
“田园城市”理论未在中国制造出美国式横向蔓延的“郊区城市”,但这一理论的变种———上世纪20年代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梦幻之城”,倒是在中国梦幻成真。它正是主张城市向空中发展,通过集中建设塔式高楼,将大片土地辟作花园绿地,以大马路、高架桥满足小汽车之需———这已是当下中国城市的“千城一面”,不折不扣的“空中花园”。

3影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但这一学说在实践中并不顺畅,欧洲各地的试验多是袭“田园城市”之名,行“城郊居住区”之实。但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后来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均承其衣钵,并对中国的城市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4试验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见图)。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世界田园城市:成都,洛杉矶,菲尼克斯,图森
成都田园城市
中国成都市新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田园城市”的必备条件。而新都作为古蜀国“三都”(成都、广都、新都)之一,拥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书香、佛香、花香“三香”袭人,山脉、水脉、文脉、人脉“四脉”传承。宝光寺、桂湖、说唱俑、正因商周村落遗址、东湖等文化符号,无不证明新都历史人文的独具特色;同时,新都区位独特,是成都对接北向经济能量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成都经济圈尤其是成德绵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具备城市组团与生态田园良性发展的条件,在成德绵发展板块中具备枢纽型城市条件。[1]